一
微博时代,任何一个开启微博的人,理论上都可以成为一个新闻、传播中心。而且,这是一个更宽泛的、人人可参与的社会化行为。它至少是将每个人的新闻、言论自由,赋予到一个更加可行的平台上了。
二
从更长远一点来看,微博可能是和谐社会的原动力。因为,所谓“和谐”,必须是多样性的统一。这很好理解:比如音乐,是由乐音构成的。而每个乐音,都有自个儿的音阶、音色、音频,这就是多样性。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了具体的乐音,没有多样性的统一,乐音,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音乐,是乐音的多样性统一典范。
三
不同的微博,因眼界、学识、情怀、思绪、职业、位置、责任感等的不同,带给世界以不同的视角、情绪、博风、主张、见解或使命感,这就构成了微博的多样性。理论或伦理上,任何个人体验、感受、心得,都可以成为微博的传播内容。比如木子美老师,在体验了各省男人在床上的表现后,所“微博”的一系列心得,就体现了微博的多样性。而这种心得、体验要实现传播,在传统媒介体系里,是不可想象的。
四
没有多样性乐音的共存,就不会有音乐。一个没有多样性思想共存的社会,肯定不是个好社会。没有音乐旋律的统一,乐音就只是一盘散沙。一个不能实现多样性统一的社会,肯定也不会是和谐的社会。微博所体现的多样性,以及它的多样性的统一,给如何构建真正的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范本。
五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统治思想,并不仅限于在中国存活了数千年。无论东西方,“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是在互联网BBS出现后,才决堤的。而微博的出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开始呈现“系统崩溃”的局面。微博,展现了草根的力量、草根的智慧。
六
微博,让一切皆有可能。是微博,让精英们真正感受到,上苍其实是对每一个人,都赋予了思考力和思想力的。是微博让精英们发现,其实草根们和他们一样,也是可以像上帝一样思考。当然,无论是精英或是草根,“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一点,仍没有改变。
七
微博,可能改变人类的思考和写作方式。尽管微博写作手法不拘一格,但140字的输入限制,却极大地张扬了“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写作美学。就眼下而论,微博更像新闻写作中的“新华体”。如果是事件性的微博,“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结果如何”全要在140字内搞定。这让微博者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写消息稿的高手。无数记者,在学院受教多年,到了媒体,仍要通过跑热线才能锻炼出来的素养,却被微博一夜之间让全民皆会。微博,让记者的压力很大。
八
微博,更加遵从文学的境界性创作原则。先贤说:“言之无物,行而不远。”一条微博,若“无物”,则无法引起粉丝的共鸣。没有共鸣,就不会转发,没有转发,就“行而不远”了。这一条铁律,是奋斗在微博营销领域的人士,一定要清楚的。什么才算“有物”?事实、史识、趣味、智慧、幽默,任有其一二,则成,全有,更佳。
九
我们知道,绝对公平的社会是不存在的。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里,每一个微博,都可能会有助于这个社会更加充满人文关怀。在一个四处充满不公平的社会里,每一个微博,都有可能是一个“风暴中心”。微,可解释为细、为小,改写历史,往往不是大事件,而是一些小事件。偶然多了,会必然。
十
微博正在导致新的互联网的革命,并带动相关产业的技术革新。因为微博,新浪网的股价,每股已飙升到100美元以上了。因为微博,手机产品已经加快了更新周期。因为微博,电脑及电子产业面临着全新的市场开拓。因为微博,移动通信业在不断调整它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因为微博,各大网络的CEO们,夜长梦多。可以预见,微博之后,再领一代风骚的产品,将是互联网的视频业务。
十一
微博正在威胁传统新闻媒体的生存方式。连《纽约时报》这样的纸媒巨头,也不得不承认已经有被逼上绝境的感受。步入2011年,纸媒的广告营收呈现签单率大幅下降的局面。而全球互联网,在大幅提价50%后,仍然出现黄金广告位不够的态势。一个趋势既成,那些精明的商人,总是最先顺势而为。即使在郑州,财大气粗的房地产商,也开始关注如何“全面转入网络营销”了。
十二
微博,为精准营销、圈子营销打开了一个天窗。但是,究竟如何才能次次登天、步步登天仍然存有诸多变数。允许“试错”,是必然的代价之一。对于微博或网络营销来说,天时、地利都具备了,但“人和”的问题,仍需要求解。不同的营销人士,对此有千百万个想法,这或许正是推动网络营销走向成熟的原动力。
十三
微博的核心力量,是思想力。当然,也包括了事实、史识、智慧、趣味、心灵鸡汤和幽默感。微博的洪峰,正在“即从巴峡穿巫峡”。在这个商业无孔不入的时代,面对一个微博,你粉与不粉,是个问题。
(谭世平,新浪乐居河南站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