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很中国很世界①
2008年这一年,在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风暴袭来之时,作为企业的缔造者,老胡带领建业叩开了香港联交所主板的大门,房地产住宅板块此前无人,之后,更无来者。
始终,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稳健的做派,从未迷失过未来的道路。在“冬天”真正来临时,他赢得了更多理解以及效仿:
第一,他从未将企业的命运系于政治,而是遵守商人道德和市场规律。他始终致力于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对外真诚、细心地谨守礼节。
第二,他始终保持着一种简单的价值观,并赋予了自己推行这种价值观持久的动力和耐力。
第三,在多年阅历的积累之上,他能够敏锐直觉地洞察市场,并作出判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营智慧。
2008年,他的生活同样“很中国很世界”,春季,作为人大代表参政议政;夏季,作为第29届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参与火炬接力传递。
他敦厚、温和、淡定的笑意,定格在2008年。
王天也:西成东就②
作为建业地产的CEO,2008年,王天也(Terrance)在河南与香港、内地与国际、传统与开放、决策与执行、目标与过程之间获得了完美平衡。和建业的路演团队一道,Terrance在推动建业地产上市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娴熟的专业和迷人的职业风范,将国际投资人“俘获”,当仁不让地站在了香港联交所的交易大厅,使建业地产成为2008年上市香港的唯一一支住宅地产股。
在建业的舞台上,Terrance说他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他理性、干练、心思缜密、喜欢在逻辑和系统中思考、计划周密、专注于执行,他所代表的正是建业所推崇的专业素养。
闫颖春:低调者最佳代言人③
闫颖春女士,是集团的创始人之一,入职时间最长,最少挨老板的吵,以低调严谨的作风著称。在食堂吃午餐时,如果你看到一位衣着素雅,面容稍显严肃,总是最晚下楼,走路平稳到几乎听不到声音的高个子女性,那一定是她。
作为集团董事,同时担任董事会办公室主任的她,在近两年的上市筹备过程中,始终默默做着幕后支持的工作。认真、严谨、一丝不苟是她的特征。尽管作为董事会与执行层的联系纽带,董事会办公室主任的头衔让她既要对执行层进行监管,同时又要对所管理的三个职能部门进行指导,但在具体工作时,小到哪怕董事会召开时工作人员的工作牌,她都要仔细检查,以防疏漏。
2008年,负责处理集团上市中一系列公关工作的她对香港公关团队的敬业精神、严谨的作风以及工作环节中的流畅衔接有了深切感受。她不仅给自己所领导的团队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敬业精神、工作环节中的沟通意识、认真严谨的标准,同时也给2009年的每一位建业人提出了新的期望——抓制度、抓执行、练内功。
真实而平淡的她继续在低调中为热爱的企业不断奉献。
闵闵:《职业红宝书》的光芒④
她是强有力的执行者,有态度、有标准、有担当。2008年,当建业的路演团队跨越洲际南征北战之际,闵闵带领后方的团队为上市元年交出满意的答卷而日耕夜作。
这一年,闵闵开了无数的会,批了数不清的公文。她在意团队的成长,用一篇《职业红宝书》身体力行地告诉建业人:如何不辜负岗位、如何直面目标、如何寻找智慧灵透的工作方法。由此她为年轻人梳理了职场成长的脉络、体察了与企业共发展共荣耀的玄妙,为他们指引了一条通向人生成功的理想小径。
作为女性,她优雅于执著,美丽于认真,可爱于坦率。
2008年,建业因为有她而不同。
夏俊伟 :持重的多面手⑤
这一年,称呼他“夏老师”的少了,叫“夏总”的多了;看到他笑呵呵的样子少了,神态凝重的时候多了;他给下属培训的时间少了,训人的次数多了;我想,他一定陪家人的时间也少了,加班的次数又多了。状态的转变也意味着责任的转变。全国首家房地产客户服务热线9617777开通、至尊公司成立、红酒会所筹建、建业农庄改造,服务又一次被提升到新的高度,2008年夏俊伟的身上承担了许多看似庞杂的工作,然而,诸多的“无序”又毫无二致地指向了同一个目标——客户。
自2001年,全省第一家客户俱乐部“建业会”正式成立,建业立志为客户创造“尊贵、和谐、健康、成长、开放”生活方式的脚步从未停止。2008年,在他的带领下,“建业会”组织了客户旅游节、运动会、购物节等一系列活动,尽管不是尽善尽美,却也创造了建业历史上的很多第一次。
斥资千万构建全国最大、集品鉴与储藏为一体的“至尊红酒会所”,投资600万全面改造中牟建业农庄,都为客户提供了工作之余不同的休闲方式。在“琢玉行动”中,客户中心要求自己在百日内完成《建业客户服务手册》的编撰,为客户提供了解、享用、监督建业服务的依据。
我们期待着,启动网络化社区服务建设后,在实现向业主和会员提供“时间、区域、内容”三方面的无盲点服务时,老夏可以轻松一点。
康凯:归家的况味⑥
这一年,离开建业两年多的康凯自北京远洋地产回归建业,成为洛阳公司的总经理,这种转变就像回到了原先的家一般,熟悉而亲切。
洛阳公司2008年的销售任务并不轻松,想要完成任务,需要把项目的商铺全部销售一空,然而对于处在洛南新区的项目来说,住宅项目的配套交通不发达、商业氛围仍未成型等一系列因素,让商业销售颇有难度。为了加快项目销售推进,加班对于初到洛阳公司的康凯是“家常便饭”,有位员工有一晚想提前睡觉,八点正打算穿睡衣上床,结果康凯一通电话商讨工作细节,直到晚上十点多钟才上床。
员工们对这位公司新掌舵者充满好奇,毕竟康凯是 “建业销售史上传奇风云人物”——90年代时建业金水花园一整栋楼都经由他销售给一个客户,成为建业销售人的重要标志性记忆之一。然而,康凯总把自己放在团队的氛围中来思考自己,并且将自己的一切成果归零。他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对别人承诺的事情,总要办到,偶尔在特殊的情况下,哪怕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也要向别人致歉并约好下次履约。身为团队的管理者他无疑是被其团队所信赖的,康凯的称谓从“康总”,很快转变为“老康”,成为大家心中亲切和重要的名词。
面对即将到来的2009年,老康充满信心:“虽然路途艰险,市场风云依旧变幻,但我会全力以赴,和我的团队一起迎接新一轮的挑战。”
郭大宏:做城市市场的王者⑦
出身于草根阶层,他的事业轨迹也是一个足以鼓舞心灵的励志故事。以人情达练自如游走于利益关系犬牙交错的商界,但又不溺于世故,他身上有两种非常阳光的气质,那就是崇尚勤奋和不断地学习。2008年,他承担了比过去五年加起来都多的工作量,带领开封建业大宏公司一举夺得开封住宅市场约30%的市场占有率,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区域王者。
从自营公司的老板而至合营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他喜欢强调实用和操作性,但又不乏理念的建设和创新。就像眷顾庄稼的老农,虽掌控的项目逐渐增多,他依旧习惯每天都去工地看一圈。他把“天道酬勤”作为开封建业大宏公司的核心信条,并将这种精神贯穿在自己的团队中。对于公司治理,他有着儿童摆弄积木般的热切和痴迷,从中国传统智慧到现代管理经典,都能被他找寻出经营管理的灵感。比如,建业大宏公司最近的管理主题是“不贰过”,出自《论语》,“允许员工犯错,但不允许犯第二次错,允许犯第二次错,但不允许犯第二次相同的错”。
建业在河南坚守了16年,大宏在开封坚守了16年,合营公司文化的沟通是相对简单的。在他看来,开封就是整个河南地产市场的浓缩版本,从而早就在内心领受了塑造标杆领先风气的军令状。2008年和今后的一些年份一样,他依旧执著于对自己企业角色的不懈追求——企业战略的执行者、企业文化的传承者、企业变革的推动者、沟通平台的搭建者、效率管理的承载者、团队力量的凝聚者。
陈瑛:信心比黄金更重要⑧
2008年里行业的调整给不同的地产人带来了不同的收获,陈瑛收获的就是与团队一同成长,以及在潮起潮落时行船的本领。
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客户愈加理智冷静的时候,产品的品质、服务的标准,都将决定着项目在市场上的生存状态。陈瑛与她的团队认识到,客观理智地判断市场形势,“冬天”中依然会有良机,关键在于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创建最能体现产品价值的营销体系,通过正确的渠道传播项目优势、卖点,把为客户服务放在第一位,项目销售就会水到渠成。正如陈瑛所说:“我们的产品一直要比我们说的好,正所谓天道酬勤、得道多助,我和我们团队付出的努力一定是会有回报的。”
2008年里最令陈瑛难忘的就是联盟新城四期的旺销。在行业的“冬天”里,这一成果对于坚定我们对市场未来与建业品牌影响力的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冬天”里,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刘亮:团队成长是我的责任⑨
作为集团在地市工作时间最长的员工之一,刘亮对于团队有着更深的认识。什么是团队?刘亮的答案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采用合适的方式来努力将其实现的一群人。
在担任新乡公司领军人的两年里,他一直强调“培养团队成长是我的责任”。不论是日常工作还是团队活动,刘亮总是有意识地让新乡公司年轻的团队来策划、组织、执行,“当他们养成细致考虑的习惯后,不管面对任何工作,他们都能有一个正确的思路来指导工作”。新乡团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快速成长的。
这一年,对于刘亮,最难忘的就是,2008年10月10日新乡绿色家园最后一套商铺售罄,这不仅是新乡绿色家园项目的清盘,也代表着集团第一批战略布局项目全部售罄。此间,新乡团队的快速成长功不可没。12月6日,新乡金龙建业·森林半岛展示中心盛大揭幕,刘亮和他的团队又走上使命与荣耀的新征程。
余卉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⑩
暂且借用余卉在总结自己这一年时用的题目,工作量大的时候,她时常会忙碌到无暇思索,管理部同事张蓓曾送给她一句孔子诲人的话——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从郑州到异地,除了工作地点的变化,一同转变的还有状态和心绪。有时在QQ上碰到她,询问她的现状,很长时间,屏幕上才会出现一句话“每天工作接近18个小时,没有感想了”。
对于忙碌,她在自己的总结中如此解释:“来洛阳有接近半年的时间了,每一天都飞逝如梭,五个月更是如弹指一挥间。悠闲规律的时候,时间像条影子落在后面,忙碌起来,人就是和时间在赛跑,总要努力去追赶,最终变成停不下来的状态。”
这一年,她收获最大的是看问题、想事情的视角发生变化。过去的她是在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情即可,现在需要把自身工作放在更为宏观的层面来思考,同时还要考虑整个部门的工作如何统筹、如何周密,另外兼顾与其他各专业部门的横向沟通,这些经历对她的沟通、组织、协调能力都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对于“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她也有自己的理解:当我们拥有完备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后,应对任何事情都会从容得当、游刃有余;当我们的心胸足够宽宏和包容,自然得道多助,领导的信任、同事的支持都会成为工作上的助力 ;当我们有勇有谋,那么困难也好,逆境也好,我们都敢于直前,无所畏惧。
《建业》编辑部:理想与路径
这一年,和大多数建业人一样,编辑部完成了许许多多单调但充实的规定动作,也在创意性的实践和思考中收获了更多微小而熨帖的喜悦。
生活与事业,泾渭分明但又共发自原点,围成我们的人生坐标。2008年年初,幸福晋级为母亲之后,主编宋晓鸣返回到编辑部的日常工作当中。可爱的女儿给她增添了一份新的牵挂,勤于思考的“鼹鼠”也借此平添了更多人生智慧的厚度。出于对内心纯粹信念的追求,前编辑钟慧参加了民间支教活动,远赴云川交界的山区,做起了爱心和知识的传播大使。自董办行政外联部重返编辑部,何佳颖的驰援带来了关于《建业》编辑工作的局外观察,更巩固了编辑部“美文+美女”的优良传统。
“关注企业的战略及实践,敏于触摸企业发展的脉动,见微知著于企业的发展趋势。”这一年,固然不缺少失落和遗憾,但《建业》在忠于自身使命的基础上,距离自己的理想状态又近了一步。专题设置方面,“新长征路上”及“在路上Ⅳ”,汇集了建业“思考的大脑”,我们自豪地发现,正是以老胡为代表的卓越内部思想家、撰稿人,构成了《建业》内容的独特竞争力;“鼓舞中原”则用全彩图文记录了上市的乐与路;上市也赋予了内刊更加重要的理想和使命,2008年6月之后的专题自企业现状出发,纵横比较同行尤其是上市房企在财务操作、商业模式、管控模式上的优劣异同,拓展了企业的关注范围。
在商业文化浓厚的企业里从事人文性质工作,加之《建业》的定位,内刊编辑岗位暗含着对毅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高标准要求。这一年,为了系统反思编辑方针的阶段性得失,编辑部组织了诸多知名撰稿人参与的《建业》研讨会;这一年,为了流畅而不浮浅的行文,编辑们曾多少次夙夜未眠抓寻“灵感”;这一年,关注细节、追求卓越的氛围在编辑部完好延续,因为我们深知,站在《建业》背后默默关切我们的,是一个立志于基业长青的理想主义型企业和一位秉承“敬惜字纸”传统的“第一读者”。
(文字执笔:宋晓鸣①②④,白许晨⑦,何佳颖③⑤⑩,刘伟⑧⑨,高丹丹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