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财务报表一直是商务世界通行的语言。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企业的运营、盈利等状况,还可以从中发现企业的财务个性、企业的管理风格,最为重要的是,作为企业发展的数字表征,在年报里,我们会读出企业价值,发现发展的潜在风险。读懂报表已然成为阅读上市公司的基础技能。
呈现业绩:
企业家底的一张照片和两段视频
一张照片: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描述的是某一特定时点,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关系。资产负债表是了解企业财务结构最重要的利器。资产:指为公司拥有、能创造未来现金流入或者减少未来现金流出的经济资源。负债:指的是公司对外在其他组织所承受的经济负担。所有者权益:指的是资产扣除负债后,由公司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又称为“净资产”或“账面净值”。它是管理层是否公平对待股东的最重要的信息。)
解读: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东家要掌柜干活,不给米是不行的,但给了米后,这些米是谁的,要搞清楚。有时,家里米不够了,东家还要掌柜到外面去借些米度日。如何记录这些家底,靠的是资产负债表。实际上,资产负债表就是表明了家里有多少资产、这些资产来自何方。当然,资产负债表最大一个特点:它仅仅是一张“照片”,即该表是反映了一家企业12月31日下午关门一刹那有多少家底的照片。既然是照片,我们会发现,为了使自己在照片上能有优越的表现,在照相之前,涂脂抹粉的有之、搔首弄姿的有之。于是年底31日的照片,在亮相之前,财务总监们该还的还之,该收的收之。总之,弄出一张漂漂亮亮的照片来,让所有股东高兴,这是他们的义务。至于30日时企业的家底是否破烂不堪,或者来年1月时家底照出来是不是丑八怪,是无人过问的。所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是最容易被修饰的。因为,它毕竟只是一张一瞬间的照片而已。
两段视频: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利润表:利润表解释企业在某个期间内财富如何因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发生变化,它是衡量企业经营绩效最重要的依据。利润表的目的在于衡量企业经营究竟是有“净利”,还是“净损”。净利是指特定期间内经济实体财富的增加;净损是指特定期间内经济实体财富的减少。)
解读:与资产负债表所不同的是:利润表反映的是管理层如何运用企业的财产来经营的。通常所说的买卖活动就是用利润表来反映。由于买卖活动是日积月累、天天变化的,所以,每天计算的结果,到年底放出来时,就是一段录像。
利润表尽管通过天天拍录像的方法,将一年的买卖全部记录下来,告诉东家们是否有钱赚的消息,但是,由于利润表的局限性,东家们千万不要迷信掌柜的一面之词。因为,赚来的钱,并不一定是真金白银,而很可能是纸上富贵而已。如今被许多企业运用得十分熟稔的资产重组就经常会产生这种“纸上富贵”。有人说:资产重组有一个新定义,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墙墙不倒 ;借新债还老债,债债不还。”横批:“资产重组”。生动地说明了这种状况。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解释某一个特定期间内,组织的现金如何因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发生变化。现金流量表可以弥补利润表在衡量企业绩效时所面临的盲点,以另一个角度检视企业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是评估企业能否持续存活及竞争的核心工具。)
解读:现金流量表是在上世纪80年代发明出来的新报表,也是真正的行家最关注的报表。因为,过去许多东家不明白:明明掌柜的天天在报喜,说赚了多少钱,可是不但没钱可分,弄不好还会倒闭。我国民企巨人公司是这样,德隆公司也是这样,三九集团更是这样。它们报出来的利润并不少,但是,最后还是倒闭了。倒在什么地方?倒在赚来的并不是真金白银,倒在自己的真金白银没管好。所以,有人就发明了一张现金流量表。每天数一下,进来多少真金白银,出去多少真金白银,还剩下多少真金白银。
现金流量表一般会分成三个不同的部分。如果是跟买卖有关的钱进钱出,我们称之为经营中现金流,这是最重要的。如果掌柜告诉你,今年买卖挺赚钱的,但是,一年下来,如果再看看现金流量表,经营中现金流量远远小于全年净利润,或者有时是负的,则该企业的买卖收入,很可能只是纸上富贵。如果经营中现金流结果是正的,且远远高于所赚的利润,应该说,企业将应该收的钱都收回来了,股东们可以放心去分钱了。
运营观察:
企业的负债艺术
债主的心情指数表: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显示了企业利用流动资产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比率越高,表示流动负债受偿的可能性越高,短期债权人越有保障。)
解读:用财务报表来分析企业体制时,必须先了解该企业营运策略与其产业的特殊性。例如,衡量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支付短期负债,经常使用的指标是“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流动比率的定义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显示企业利用流动资产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比率越高,表示流动负债受偿的可能性越高,短期债权人越有保障。一般而言,流动比率不小于1,是财务分析师对企业风险忍耐的底线。此外,由于营运资金(workingcapital)的定义是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流动比率不小于1,相当于要求营运资本为正数。
当然,须谨慎地诠释每个财务数字和比率的意义。两家不同产业的公司,各自具有其特殊的产业特性。在此情况下,即便两家公司面对相同的财务数字,他们的财务绩效和表现未必相同。若一家流通商家的规模相当大,营收稳定且不断成长,又具有和供货商议价的能力,可以“慢慢还款”,此时流动比率小于1反而是具有竞争力的表现,因为公司可利用“快快收钱、慢慢付钱”的优势,将资金做更有效的运用,而不必担心周转不灵的问题。
让股东的钱更有价值: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企业负债经营,不论利润多少,债务利息是不变的。于是利润增大时,每一元利润所负担的利息就会相对地减少,从而给投资者收益带来更大幅度提高。这种债务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称作财务杠杆。由于债务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的杠杆效应就是财务杠杆效应。)
解读: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所谓的财务杠杆效应也与此类似,只不过财务杠杆的支点是负债。如果负债得当的话,由此产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会远远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就像阿基米德只用一只胳膊的力量就可以撬起整个地球的道理一样。根据这个看来,只要利润率足够大,则企业的负债越多,运用自有资金就越少,那么财务杠杆效应的空间也就越大。可是,人人都知道,支点放置的位置直接关系到到底是被地球撬起还是撬起地球。同样,负债的多少也关系到是赚得盆满钵溢还是赔得一塌糊涂。
公司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负债。最常见的负债形式是应付供应商货款、应付员工工资、应付税金及其他往来活动中的各种欠款。这些欠款在一般情形下都是公司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无偿占用了其他公司或个人的资源形成的,这无形中就放大了股东投入公司的资本。这部分被占用的资本所产生的利润归属于公司股东报酬,由于权益报酬率=利润/权益,那么这些负债显然增加了利润而对权益没有影响,从而提高了股东的回报率。
企业适度举债,通常还能降低公司的代理人成本。因为在企业举债经营的环境下,管理层会随时面临还款的压力,这在无形中或许会减少管理层对剩余现金的滥用,从而抑制盲目的投资行为。
负债终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企业举债比例越高,银行所要求利率也就会越高,这就要求企业有较高的资产报酬率来支付银行利率,无形中也就增加了企业经营的风险。其次,过高的银行负债会增大经营中资金调度的压力,财务弹性因此而减低,当这种压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公司的债务危机和信用危机,造成资金链断流。企业适度举债,既要考虑企业的行业特点、发展周期、资产构成和盈利水平,同时,还需要考虑公司债务危机所可能产生的各种成本,从而维持一个最佳资本结构。何为最佳?在理论上很难得出一个精确的数值,它需要企业家的经验与直觉判断。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称负债经营为一种艺术。
预测股价:
寻找可靠的指标
股价的上涨空间:市盈率
(EPS:即每股收益,Earnings Per Share的缩写。指本年净收益与普通股份总数的比值。 P/E:即市盈率。等于每股价格除以每股利润(EPS)。)
解读:几乎每个股票市场的参与者都经常把P/E这个概念挂在嘴边,人们经常用市盈率衡量公司股价的高低,认为对于盈利相同的公司来说,市盈率越高就意味着股价越高,那么未来上涨的空间可能就相对较小。但是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市盈率的真正含义,所以达摩德兰(Damodaran)在他的著作《投资估价》一书中说,“市盈率是一个使用最广而误用最严重的乘数”。之所以说市盈率是被误用最严重的乘数,主要是因为人们往往忘记了使用市盈率评价公司股价的高低时必须时刻记在心间的一件事,那就是“可比性”。
什么是“可比性”?简单说就是只有可比的公司才应具有相近的市盈率。可是什么样的公司才“可比”呢?我们自然会想到一点——相同行业。相同行业看起来是一个很容易判断的标准,但有时候,人们也应当考虑行业中不同业务构成的影响。在各种条件接近的情况下,未来盈利增长前景更好的公司总会有更高的市盈率。
通常来说,越是高增长的行业,判断其增长前景的难度也越大,而越是稳定的行业,判断起来就越容易。所以,高增长行业应该具有比稳定行业更高的市盈率。这也就是说,目前市盈率较低的稳定行业,由于市场往往能更准确地判断其增长前景,未来股价变动幅度可能反而更小;相反,目前市盈率较高的高增长行业,由于市场往往不能准确判断其增长前景,所以未来股价变化幅度可能反而较大。实际上对于高增长行业来说,在股价不变情况下,其不断增长的每股利润会不断将市盈率压低,而带来股价进一步上涨的空间。当利润的上涨远远超过了股价的上涨速度时,高速增长的利润使市盈率不断降低,为股价的上涨留出更大的空间。可见,虽然市盈率表明了公司目前的估值水平,而每个投资者都希望降低自己的投资成本,但并不是市盈率越低越好,关键要看其利润的未来发展趋势。
企业的盈利能力:ROA、ROE
(ROA,资产收益率=纯利润/资产总额。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资产利用效果越好,否则相反。 ROE,即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报酬率。为将公司盈余再投资以产生更多收益的能力。)
解读:这两项指标既是判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公司内部财务、行销及经营绩效的指标。很多人看ROA和ROE都有一个误区,认为既然是报酬率的话当然应该越高越好。但其实,看ROA和ROE需要做比较。
一是横向比,即通过与整个行业的领头羊相比,或者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相比,分析差别的原因,判断披露年报的企业在行业当中的位置。二是纵向比。我们一般可以看到三年的报表,通过纵向比较就可以判断它的变化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只要是由于正常经营所产生的ROA和ROE增加,就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