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传承与时代延续是人们情感生活中永不褪色的向往,也是依附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那朵皎洁月亮。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人文生态,文创领域所讲的文化复兴,绝不等同于回头走老路,而是借助当代语境和社会环境,创作出具有人文传续意义的作品。有这样一批“文化传承者”,站在潮头,为文化产业造梦置景,复兴千年古都,传承民间非遗,汇集传统美食,让尘封的历史、束之高阁的传统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
给时代以作品给文化以生命
文旅公司 许敏
电影小镇开业已近600天,现在中山门前常是游人如织、人头攒动。作为电影小镇这场造梦之旅的一个“造梦者”,小镇一笔一画、一砖一瓦的营造过程,时至今日依然历历在目。
电影小镇是建业中原文化小镇系列作品中独具含义的一部文旅作品。在建业进入中国旅游行业并一跃成为“中国旅游集团20强”的航程里,电影小镇是至关重要的推动力。自开业起,小镇先后拿下19项行业殊荣,如“文旅融合新锐项目”“最佳旅游小镇”“人气网红景点”“夜间文旅消费先锋项目”等。而在我看来,电影小镇首先是一部以“传承中原文化”为初心展开的文化旅游作品。她脱颖而出,成为“文化和旅游高品质融合发展”的行业现象级案例,得到国家文旅部和各地政府的肯定,尤为重要的一点正是她对属地文化和城市故事的鲜活演绎。
小镇以本土文化为至高灵感和核心IP,追寻城市独特的记忆,力图让人们在年轻城市与古老记忆之间,触摸我们将忘未忘的家园,感受一座城市的梦想,品读她的风情、人文以及别具一格的故事。建业文旅人追梦,也为更多人造梦。
建业文旅人领命初心,肩负活化中原文化的使命。在捕捉艺术和美的道路上,在重现中原文化和城市精神的建造中,在1421个日日夜夜的坚守下,初心永怀,直至荒地上一座小镇拔地而起。
是文化的初心,引领着这群造梦者挖掘、传承、发扬中原文化,搭建了一次穿越时空的精神会晤;是文化的初心,让那些原本疏离于百姓生活的历史故事、风俗民情、年代记忆,变成一砖一瓦、一街一巷,变成触手可及的体验,变成身临其境的演出,让它们走近现实,走进人们的生活。
给时代以作品,给文化以生命。对于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而言,建业人所建造的,是能够影响和改变一座城市的作品。面对文化大考,建业人使命必达,赤子之心永存。
没有任何一种坚守会被辜负
开封城市公司水系二期项目潘艳庆
开封,2700多年的建城历史,八朝古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都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的特色,文化底蕴深厚,这样一座得天独厚的城,人潮如织的城,光芒却一直内敛。
2006年,当时御河刚开挖,原先与政府合作的企业因不可控原因遭遇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建业就担起了古城复兴的重担,是责任,也是荣耀。2007年,建业与开封市政府签订了“国有土地转让协议”,致力于开封古城的复兴和宋文化的传承。历时10年,宋城复兴梦初见成效,在龙亭湖与包公湖之间,原先破败落后的棚户区已被一条古色古香、精致典雅的大宋御河所取代,御河两岸的七盛角、半亩园、九桥里、万膳街等,犹如散落在御河两岸的珍珠,个个都是精而美,每个都是开封古城旅游的新名片。
2017年5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陪同下,冒雨登临建业半亩园会仙楼,视察开封旧城改造时说:古城改造就应该按照这个方向重建。一日内总理到访半亩园、七盛角,这是对建业改造开封古城,打造宋都古城复兴的高度肯定。2017年4月23日,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大会在建业铂尔曼酒店召开,近40位中国企业家登上会仙楼,这是对开封这座城市充分的肯定,也是建设者的莫大安慰。
作为东京梦华项目的成长见证官,当看到中央新闻报道的画面,听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开封市民的认可,这就是社会对建业坚守河南厚土,深耕开封十余年,推进城市建设辛勤付出颁发的“奖杯”,作为建设者,我们亦未辜负社会的热忱期盼。
没有任何一种坚守会被辜负
开封城市公司水系二期项目 潘艳庆
开封,2700多年的建城历史,八朝古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都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的特色,文化底蕴深厚,这样一座得天独厚的城,人潮如织的城,光芒却一直内敛。
2006年,当时御河刚开挖,原先与政府合作的企业因不可控原因遭遇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建业就担起了古城复兴的重担,是责任,也是荣耀。2007年,建业与开封市政府签订了“国有土地转让协议”,致力于开封古城的复兴和宋文化的传承。历时10年,宋城复兴梦初见成效,在龙亭湖与包公湖之间,原先破败落后的棚户区已被一条古色古香、精致典雅的大宋御河所取代,御河两岸的七盛角、半亩园、九桥里、万膳街等,犹如散落在御河两岸的珍珠,个个都是精而美,每个都是开封古城旅游的新名片。
2017年5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陪同下,冒雨登临建业半亩园会仙楼,视察开封旧城改造时说:古城改造就应该按照这个方向重建。一日内总理到访半亩园、七盛角,这是对建业改造开封古城,打造宋都古城复兴的高度肯定。2017年4月23日,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大会在建业铂尔曼酒店召开,近40位中国企业家登上会仙楼,这是对开封这座城市充分的肯定,也是建设者的莫大安慰。
作为东京梦华项目的成长见证官,当看到中央新闻报道的画面,听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开封市民的认可,这就是社会对建业坚守河南厚土,深耕开封十余年,推进城市建设辛勤付出颁发的“奖杯”,作为建设者,我们亦未辜负社会的热忱期盼。
寻得砖瓦复古建,为有栋梁说文明
濮阳建业大集古镇李岩
大集古镇,一座飞来之城。迁山西明清古建于一处,汇河南传统美食于一堂,旬月得一“大集”之镇。融合贯通龙都之“龙文化” “龙特色” “龙精神”,以濮阳特色非遗文化(杂技)为交流语言,以保护、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为己任,似今更古,以古兴今,故名“大集古镇”。
说起大集古镇,就不得不说那轰轰烈烈、风风火火的49天。初秋的天气还比较炎热,尤其戴着安全帽,在没有遮挡的工地上一会儿就汗如雨下、全身湿透。为了赶工期、催进度、保质量,更为了扎好文脉、落好文化、传承文明,建业人几乎把自己“栽”在工地里,经常拿着复建图纸、顶着烈日在工地上一站就是一整天。经过整整49天的努力,139座单体建筑、15000平方米复建古建筑群才得以恢弘面世。
小镇易得,古镇难求,恰如文字易砌,文化难兴。建业人对文化的认真与固执才是大集的真正灵魂。不同于其他小镇,大集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是老的,都有自己的出处和故事,因为建业人相信,只有真实到一砖一瓦,才能唤起大众对文化的真诚自豪,而这种感情一旦点燃,将难以熄灭。
如今,大集古镇已然获得万千褒赞,所在地东北庄杂技文化园区也成功荣列国家4A级景区。尽管
如此,大集也从未懈怠,正如余秋雨的著作《文化苦旅》,我们深知这条文化之路没有终点。
一步一履,当有建业风华;一砖一瓦,终复中华大厦。
十三年匠心不负
建业神垕天地李兴旺
建业神垕天地项目地处中国钧瓷之都神垕镇,是建业省域化战略第一个进驻的镇级项目,也是集团省域化战略纵深的重要探索。
自2007年起开始规划建设,2013年因发现大型古窑遗址而停工,工期一再搁置、延后。但是秉承对神垕历史文化及北方瓷器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光大”,建业人秉承“追求卓越,坚忍图成”的企业精神,面对重重困难“驮得住”,立足神垕本地特色,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科学谋划功能定位。
十三年匠心不负,是建业对神垕和钧瓷文化的态度与投入,一如釉坯入窑,在炽热高温中历经火的烧制与釉的升华,才有钧瓷的举世无双。十三年来,神垕镇也宛若一座窑炉,数不清的难题仿佛一千多摄氏度炙热的火焰考验着建业人,一批批建业人在漫长的时间里与钧瓷文化窑变融合,成就了2019年神垕天地开街的蓝图再现。
现如今,一条涵盖建业大食堂、星舍民宿客栈、建业钧瓷艺术馆、建业钧窑、大师名店、特色商业店铺等丰富业态的文化街区生动地呈现在民众面前。
神垕天地项目的建设是建业集团挖掘钧瓷文化的价值、重塑钧瓷匠心精神的重要举措,建业神垕天地商业街区必将充分发挥辐射效应、示范效应、品牌效应,在成为神垕旅游又一亮丽名片的同时,助力神垕成为中国钧瓷之都一张亮丽的名片。
明道城启,实现千年鹿邑的复兴梦想
鹿邑明道城朱仕勇
千年明道宫是名人集聚的人文荟萃之地、旅客青睐的热门景点,而明道宫旁的明道城,作为中国首个老子文化复兴城,将老子文化融入当代消费的生活方式成为现实,为鹿邑启幕一个令人称羡的繁荣盛世。
鹿邑明道城项目是建业集团携手鹿邑县政府致力于振兴老子文化,振兴鹿邑古城,改善人居环境的重点项目工程,总规划119亩,分两期建设,一期位于明道宫西侧,占地88亩,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整体建筑呈现汉唐式复古风格。现已成为鹿邑人的消费聚集地、网红打卡地和外地游客的消费首选地,并成功成为2019年度旅游特色街区、2019年度文明诚信市场以及2020年度河南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辉煌的背后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努力,为保证项目进度,自2017年初开工以来,项目指挥部、责任单位、施工方全力配合,采取“交叉作业,压茬进行,昼夜不停”的工作方法,仅用35天时间高标准完成了2万平方米的明道宫东西两侧建设及前广场升级改造,实现了老子文化开发项目建设的“开门红”。一期工程已于2019年1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二期工程预计2021年国庆节投入运营。
来到鹿邑的同时,我们也为鹿邑带来了五个承诺:为鹿邑带来一个新的名片、为鹿邑带来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提高整个城市的建筑水平、给鹿邑带来更多的税收、融入这个城市,做好鹿邑这座城市的宣传员。
这也是建业集团对每个城市的承诺,我们相信通过明道城与老子文化的结合及高标准建设,将提升鹿邑整体城市形象,为弘扬老子文化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老姚一家的幸福生活
建业现代农业王彤
对于年近五十的老姚来说,现在的日子可真的是太“正经”了:谁能想到,过了快大半辈子了,在这山里,还能有个正儿八经的工作?
老姚嘴里的“正经事儿”就是在伊川建业绿色基地做些零碎的建筑工作,对这片生活了四十多年的林子,他是再熟悉不过了。更何况,从他记事起,这片山就没变过样儿。建业把这里承包下来搞乡村旅游,老姚还纳闷:这除了山,就是树,有啥看的?直到亲自参与了绿色基地的设计和建设,才觉得:城里人,就是会玩儿。自从绿色基地开建,这片山开始活起来了,山里的村子也活起来了。他是个粗人,不懂啥是田园综合体,啥是现代农业综合体,更不懂啥是非遗文化。最深的感触是大家有事儿干了,林子更漂亮了。老姚媳妇也在基地打扫卫生,他家的土地被流转出去了,住不完的房子也装修改造租给了基地当员工宿舍,加上两口的工资,每年有七八万的收入,老姚天天乐得哼小曲儿。
看着眼前的这片荒山在一年四季绽放出不同的色彩,像一个巨大的大花园被人打理得干净明亮,这个黝黑的山里汉子也变得浪漫了,时常走到路边采点野花编个小花帽给闺女,掐根野草弄个小蚱蜢给儿子,连感情都变得丰富起来了。
老姚时常感慨:是不是领导们说的乡村文化就是这样?破旧的老房子打理一下,拍出的照片能那么好看;你看惯了的山啊林啊,经过设计和规划,就显得特别高级;你原来觉得特不起眼的手艺和家常菜,大家就是很稀罕,还能延伸出那么多门道;原来村里人没事儿就聚到一起打牌斗鸟的,现在身边的文化人多了,扎个风筝,做个泥人,有机会也能去看看民俗文化展了……
反正老姚是挺知足的,能正儿八经有个工作,孩子老人都能照顾,现在又多了些民俗文化熏陶,只要身体允许,他就准备在这儿干到老了,做了大半辈子的糙汉子,从现在开始,也是半个文化人了。
舌尖上的乡土味儿
建业大食堂翟艺丹
2015年,建业集团在探索与开拓中不断结合市场需求,把河南小吃作为最大的亮点,打造出集河南美食文化、民俗文化、古建文化为一体的建业大食堂。
民以食为天,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代表了最具本土气息的生活习惯,传统的地方特色小吃,往往散落在河南省的各个角落里。手艺代代相传,店铺不大却每年还要歇上个把月,若无本地人领路,外人多不可知。“建业大食堂美食发掘团”走遍河南18地市104县,将280多种非遗传承人汇聚于此,合力打造一个轻松吃遍河南的创意美食空间。河南十八地市招牌美食香味四溢、余味悠长,看起来朴实低调,细细品味每一道都能让人眼前一亮,随便点上几样就是一桌盛宴。
对顾客而言,吃得好不是最有特色的,增加体验环节,保持美食的新鲜感和趣味性,这样的美食才有经久不衰的魅力。为此,建业大食堂在2018年10月增加“戏曲演出”业务,把传统戏曲引入建业大食堂内,营造一种“看大戏、吃美食”的原生态生活场景。600年的古戏台上,95后甚至00后的青年专业戏曲演员为顾客上演一幕幕精彩传统大戏。在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园内,戏曲演唱绕梁不绝、舞台表演美轮美奂,游客们能亲身体会地道豫剧的唱腔特色,欣赏王侯将相、大户人家才能享受的“堂会”演出。
从最初的蛰伏乡间,时至今日,建业大食堂已开设13家分店,涵盖280余种河南名吃、小吃,约10大类30余种非遗曲艺、手工技艺,成为中原传统饮食文化及民俗文化的发展传播平台。建业大食堂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延展出五大系列,田园综合体系列、商业综合体系列、流动市集系列、文旅小镇系列、社区食堂系列,无论是惠风和畅的田野还是喧嚣繁华的商场,无论是人流如织的小镇中还是“随时随地,我就想吃”的傲娇,建业大食堂都可以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