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借营改增全面实施之机推进价税分离
中国税负到底重不重?统计口径的差异,官方认为不重,学界却普遍认为偏重,两者对此从未达成过共识。究其原因:与中国现行税制结构以及统计口径差异等有关。
由于中国税收收入以流转税为主,其特点为经济增长时,财政收入快于GDP增幅,而当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下降得会更快。这从中国以往财政收入多年维持在两位数增幅时,财政部屡屡向外界解释财政收入快于GDP增幅的原因可见一斑。
中国2015年GDP增速放缓至25年最低水平为6.9%,为1990年以来最低水平。201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8%,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也是1988年以来中国财政收入最低增速。
眼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现实,中国将于5月1日全面推行营业税改增值税,这也意味着作为地方主体税种的营业税将全面取消,增值税取而代之。而在地方主体税种取消后谁能取代成为地方的主体税种?从现有税种分析消费税可能性最大。
由此也引申出一个现实的问题:中国有必要借营改增全面实施之机推行价税分离,这不仅有助于普及全民的税收意识,同时也有助于通过税收来引导社会消费的方方面面,让其真正发挥调整经济结构的作用。
所谓价税分离,是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将商品或劳务的价款及其应征流转税款在发票中分别注明。实行价税分离的目的是将隐含的税款从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中分离出来,给购买商品或劳务的厂商和消费者一个明白。
“营改增本身就是一种减税,中国已经实施了好几年,包括对农产品等都已经免了增值税,但在目前价税不分的情况下,普通老百姓感受不到,为什么?因为发票上看不出价格是多少,税金是多少,如果价税分离,即使商品价格没有下降,至少能看到税金是没有的,税负是否转嫁也能看得明明白白。”一位不具名的税收专家称。
中国近几年实施了大规模的“营改增”结构性减税试点,根据官方统计仅此一项累计减税逾6000亿元人民币。但对中国普通百姓而言,房价物价上涨并未止步,对政府减税减负的改革美意感受并不强。
根据财政部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共计592万户,累计实现减税6412亿元人民币,其中,试点纳税人因税制转换减税3133亿元,原增值税纳税人因增加抵扣减税3279亿元。
该位人士提到,全面实施营改增意味着对发票的管理更规范,也是实施价税分离的好时机,也有助为后续推进消费税和其他财税改革作铺垫。
2016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合理确定增值税中央和地方分享比例。把适合作为地方收入的税种下划给地方,在税政管理权限方面给地方适当放权。
消息来源:路透社中文网
禁摩限电:国家权力“内卷化”之弊
从3月21日开始,深圳交警实施“禁摩限电”专项集中整治活动,在街头巷尾对摩的、电动车围追堵截。
4月4日,深圳交警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了《深圳交警“禁摩限电”答疑》,说明“禁摩限电”的三点主要原因:深圳道路交通没有设计摩的、电动车的道路;国家无标准,行驶无牌照,上路无依据;摩的、电动车事故多发,隐患重重。
摩的、电动车满足了很多低收入人群的出行需求,而“禁摩限电”这种“择其小者而禁之”的做法,有欺负弱势群体、伤害社会公正之嫌。任何公民都有权利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使用交通工具自由出行,如果因为有摩的、电动车在路上横冲直撞影响交通秩序,深圳警方也应该通过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来解决,而不是取消他们上路的资格。
国家权力的扩张应该以提高社会运行效率为目的,否则其扩张就会成为国家权力的“内卷化”,这表面上看是满足了一部分民意,实际上则违反了社会运行规律。不论深圳警方采用何种手段让“禁摩限电”成功,让深圳大街上的摩的、电动车统统消失,都不会增加国家税收,也不能提高社会中低收入人群的“通勤效率”。相反,为了维持 “禁摩限电”的政绩,政府还必须付出大量的财政支出,雇用大量协警等非正式的执法人员,来维护新体系的运行。而且,“禁摩限电”还会带来协警灰色收入,以及罚没摩的、电动车的灰色销售渠道等问题,成为新的腐败源头。
也许,正在抬头的这种行政权力“内卷化”,和当下的经济下行压力、反腐倡廉难以深度推进,以及体制内部的惰性,都有密切关系。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内卷化”机理一旦形成路径依赖,中国急需的社会制度创新就很难发生,这是有识之士批评深圳“禁摩限电”应有的高度和远见。
消息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中国牛奶库存高企 新西兰奶农遭殃
据路透惠灵顿3月29日电,中国曾经帮助推动全球奶制品需求的增长,但自身奶粉库存高企却导致奶价大跌,给全球最大牛奶出口国新西兰的奶农造成生存困境,依赖农业的新西兰经济也面临风险。
奶制品行业一直是新西兰的经济支柱,占该国出口的约25%,但过去两年里,奶农们的合计收入减少了70亿新西兰元(47.4亿美元)。
目前,全新西兰的养牛场有约85%处于亏损状态,这迫使他们想方设法避免破产和被迫变卖农场。
奶农们的生产困境对新西兰经济增长和对奶制品行业有敞口的银行构成风险,但除了金融成本之外,一些人还担心有人会因此做出傻事:不堪经营压力,最后选择自杀。
新西兰农场主联盟(Federated Farmers)近期的调查显示,它的奶农成员中有11.1%正经历着银行抵押贷款带来的压力,六个月前这个比例为6.6%。约3%的农场正面临破产的“极端风险”。
奶制品行业的债务规模在过去十年间增加了近两倍,在截至2015年6月的一年间跳增了10%。
乳品业不景气已经影响到整个经济,央行预测截至2016年3月年度的经济增长幅度约为2.3%,低于上一年的3.6%。
乳品价格疲软将对“更广泛的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BNZ研究主管Stephen Toplis说。
新西兰央行本月警告称,压力测试结果表明,银行业在乳品行业方面的曝险将损失3%~8%,具体要看价格下跌的严重程度。
自2014年初以来,乳品价格下跌约60%,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在囤积奶粉后需求减弱有关,多数分析师认为奶价将在低点停留较长时间。
“在中国国内,库存水平和去年几乎持平。”位于北京的Mahon China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常务董事David Mahon估计,目前的库存约为30万吨。“西方农户将面临非常困难的一年,尤其是澳大拉西亚农户。农场将会关闭,压力非常之大。”
全球最大的乳品出口商——新西兰恒天然也变得悲观,近期将支付给1.05万农户股东的生乳收购价预估下调至九年低点。
消息来源: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