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屌丝”说法流行令人深思
“屌丝”本来是一种侮辱性的说法,其含义对于西方网民来说和“住在妈妈地下室里的人”差不多,简而言之就是“在网上论坛里很勇敢,但现实生活中你是谁呀”。这个中文词让人想起一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干着毫无出路的工作,几乎没有希望存够买车买房的钱,而房子和车子都是中产阶级生活的基本标志,而且也被普遍认为是找到女朋友和结婚的基本前提条件。
过去一年中这个词的演化很有意思。就像许多侮辱性词汇一样,这个词受到了它本来无法用于定义的那些人的欢迎,“屌丝”几乎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一个通用身份。有(自称的)女“屌丝”、在金融行业工作的“屌丝”、在中国顶尖的大学和享有盛誉的海外大学读着博士学位的“屌丝”。“屌丝”显然已经成为一个主流身份,而“屌丝”小说成为一种流行的风格。
事实上,“屌丝”的定义已经重要得足以让人们注意到一些装腔作势的人,还足以让网民们开始制定一些成为“屌丝”必须要满足的特定条件。一些网站还给用户评定“屌丝等级”,并就拥有一部iPhone手机还算不算真“屌丝”展开激烈的辩论。拥有一部iPhone既令人尴尬同时又是拥有一项珍贵的个人财产,这一事实应当促使人们对中国中产阶级物质至上的假设加以反思。
唯一不变的是“屌丝”一直是作为“高富帅”和“白富美”等网上用语的反义词来使用的。没有人叫自己“高富帅”或者“白富美”。这种对立是“屌丝”身份兴起的重要之处,这暗含着一种观念——过去20年的繁荣大部分都给了一小撮有关系的人。
同样重要的是一种普遍的感觉——只有“屌丝”可以拥有“真正的对中国的体会”。在中国,年轻人一直都是一无所有,而一段时间以来年轻人开始自愿把自己界定为一无所有的人。
在人们观察官方试图用“中国梦”来激励整个国家的时候,人们也应当关注“屌丝”身份的流行。这代表了一种对中国社会的看法,它认为“中国梦”是给别人的。
信息来源:日本《外交学者》杂志
“空气末日”促使外国人离开北京
根据外交官、高级经理和为外籍人士服务的公司的说法,严重的空气污染正促使外国人离开北京,并大大增加公司招募国际人才的难度。
华辉国际运输服务有限公司华北区总经理查德·福里斯特说:“我们估计,今年夏天对我们来说将是(很多人离开北京的)旺季。有很多人,尤其是在这里待了几年、有年幼孩子的家庭,正重新考虑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并决定为了健康因素而离开。”
主要针对外国人的私立医院的医生也持同样观点。
主要为在华外国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私立医院北京和睦家医院全科医生王惠民说:“很多病人告诉我们,他们将因为空气污染离开。公司的招聘工作都变得更困难了——你怎么能说服人们到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来工作?”
污染一直是令北京居民担心的问题,但是1月份,北京市政府和美国使馆公布的空气质量数据表明,有些日子有毒雾霾的浓度几乎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健康标准的40倍。
虽然最近污染程度并未达到1月份“空气末日”的水平,但日常读数常常达到被认为对健康有害的程度,有关部门建议市民避免外出。
大部分环境专家和北京居民都认为,由于政府继续在全国鼓励工业大规模扩张、燃煤发电和汽车销售,今后几年空气污染问题只会更严重。
中国欧盟商会秘书长唐亚东告诉本报记者:“对于我们的会员及其家人来说,空气污染正越来越让他们担心。虽然会员离开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我们几乎每一次都不可避免地听到,空气污染是原因之一。”
诺基亚的销售经理拉尔斯·拉斯穆森及其妻子米歇尔·弗雷泽在北京待了三年以后,决定带着孩子回丹麦,他们说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空气污染。
弗雷泽说:“孩子们不能到外面玩,出去的话不得不戴口罩。这有点像科幻小说里的事情。”
在登记在册的约60万在华外国居民中,约20万居住在北京。在北京的外国人大多集中在高收入的专业性岗位,对于北京的经济和高端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美国商会会长孟克文告诉记者,1月份前所未有的污染程度已经成为一些家庭的“爆发点”,他知道“许多人”因此准备离开。
信息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为什么人类的婴幼期如此漫长?
为什么儿童会那么弱小无助呢?这不仅仅是一个儿童看护人发自内心的呼唤,也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婴儿和幼儿是进化问题上的疑题。为什么仅就为养活自己的孩子,大型动物就必须投入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呢?人类的幼儿尤其如此,他们弱小无助、依赖帮助的时间远比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幼崽要长。
有一种说法是,我们这种独特的漫长儿童期有助于发展我们同样独特卓越的智力。相比其他灵长类动物,我们人类的儿童期要长得多,脑袋也比它们的大得多。好动不安的人类必须比呆在窝里的黑猩猩了解更多各式各样的自然环境;同时由于我们具有社会习性,我们还在不断创造新的社会环境。儿童期给了我们一段受保护的时间,使我们在必须依靠新的自然工具和社会工具活下去之前先掌握它们,就比如使用扫帚和发表获胜感言,等等。
若要真正在进化问题上立论,就得研究类型更加丰富的不同种类的动物。我们人类的孩子既需要大力照料又拥有比较大的脑袋只是巧合吗?我们是不是会在和我们截然不同的动物中发现同样的进化模式?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维拉·维斯贝克(Vera Weisbecker)及其一名同事在52种不同的有袋类动物中,发现了脑袋大小与依赖帮助程度之间存在着关联,那些动物既包括我们熟知的袋鼠和负鼠,也包括像短尾矮袋鼠这样的更奇特的动物。短尾矮袋鼠的体型与弗吉尼亚负鼠相差无几,但负鼠幼崽的哺育期是短尾矮袋鼠幼崽的三倍长,且公负鼠与母负鼠对每只幼崽的照料也更多。负鼠的脑袋是短尾矮袋鼠的两倍大。不过,动物真的会利用它们的大脑袋和漫长的幼龄期来学习吗?2011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University of Auckland)的研究人员詹妮·霍尔扎伊德尔(Jenny Holzhaider)及其同事对与人类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新喀里多尼亚(New Caledonian)乌鸦进行了研究。这种聪明的大脑袋飞禽能将棕榈叶啄成精致的用来挑虫子的工具,它们的幼雏期比智商不那么高的禽类,比如鸡的幼雏期要长得多。
一开始,那些乌鸦幼雏挑虫子的水平就跟我孙儿奥吉扫地的水平差不多,它们不知道该衔住棕榈叶的哪一头,还把叶子啄成了错误的形状。不过成年乌鸦会容忍这种笨手笨脚的行为,并提供给幼雏足够的虫子吃,直到它们最终学会了自己处理叶子为止。在试图理解我们是如何进化为人的问题上,研究负鼠和乌鸦的进化是一个超出那些假设性故事的方法。我们毫无用处、需要照料的后代或许至少是我们进化为人的一个秘密。也许正是照料孩子这种枯燥的工作,给人类提供了弄清楚怎么使用那些可恶扫帚的机会。
信
息来源:《华尔街日报》
欢迎来到另一个“大停滞年”
还记得“大缓和(是对于金融危机之前,美国及其他发达经济体所处的经济平稳时期的统称)”吗?
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爆发之前,经济学家以为他们已经找到了一种可以永久维持国内生产总值稳定增长的药方。然而,现如今,银行崩溃和“大萧条”都过去快五年了,全球富裕国家中的经济复苏进程仍旧不冷不热,而这就是所谓的“大停滞”。
来自日本的另一个负面商业调查数据显示,3月大型制造商的悲观情绪指数较比2月份有所减弱,不过今年的资本支出可能会下滑2%。与此同时,在美国,一项重要制造业调查结果显示,该国制造业活动衡量指数从2月的54.2下滑至3月的51.3,仅仅位于基准线水平以上,表明工业活动力量“温和”。然而,自2011年开始,美国制造业基本上都处在下行轨迹。
在欧洲,Market的制造业PMI指数在3月触及三个月以来的最低点,实现连续20个月的萎缩。在这样的大经济环境下,稳定的失业率或许会被视为好消息。但是,欧元区3月份的失业率依旧居于12%的超高位,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那么,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首先是,债务。“大缓和”之所以土崩瓦解,主要是因为债务已经增长至一种“不健康的水平”。严重的金融危机并没有起到“通便”的作用。金融体系仍旧机能紊乱。尽管央行们和政府们正在测试政策支持的极限,贷款依旧是令人沮丧的匮乏。
其次是,恐惧。机能出现紊乱的金融市场,吓坏了生产性资产的潜在投资者,从而导致就业和增长的“消瘦”。这场金融海啸,致使一系列基本属于政治领域的问题进一步恶化,比如说此起彼伏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意大利五星反党派运动的崛起,或者是美国的财政僵局,以及那些进一步削弱信心的难题。
最后是,人口特征。当通常作为经济变更发起者的年轻人成为一个正在减少的群体时,自然很难创建足够强劲的经济动力。在欧洲和日本,工作年龄段人口数量正在下降,而在美国,该群体增加缓慢而且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毫无疑问,事情可能会变得更糟糕!
经济产出已然处于深度麻木的状态,而失业尚未催生出极端的贫困或更多的社会不安(至少现在还没有)。但是,“大停滞”却拥有实打实的恒劲。
信息来源:路透社